欢迎您访问山东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官网!

微生态制剂

新闻中心

产品分类

联系我们

山东益海生物

公司地址:山东泰安岱岳新兴产业园

招聘电话:13053801315

电  话:0538-8503323 

传  真:0538-6135021

网  址:www.yihai.net.cn 


南美白对虾常见病毒病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 页 >> 新闻资讯 >> 水产新闻

南美白对虾常见病毒病

发布日期:2019-03-29 作者: 点击:

南美白对虾常见病毒病

南美白对虾常见病毒病对养殖生产影响极大,病害防控是搞好对虾养殖生产的重要内容,贯穿养殖的始终

有资料可查的南美白对虾的病毒性疾病,包括对虾桃拉综合征(TSV)、白斑综合征(WSSV)、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(IHHNV)和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(HPV)等,其中,前三者已分列国家二、三类动物疫病名录,在广东省对虾养殖地方标准中,严禁携带前三者病毒的亲虾用于繁育生产。通过分析南美白对虾主产区的对虾病害发生情况,发现桃拉综合征(TSV)、白斑综合征(WSSV)是主要病害,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(IHHNV)和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(HPV)则较少发生。

1、桃拉综合征

【病原】对虾桃拉综合征为感染桃拉病毒(TSV)引起。TSV是一种直径约31~32纳米的球状单链RNA病毒,主要宿主为南美白对虾和细角滨对虾,感染该病的对虾死亡率接近60%。

【症状及病理变化】绝大部分病虾表现为红须、红尾,体色变成茶红色,部分病虾的症状呈隐性,症状不明显,身体略显淡红色,尤其是尾扇变红,并在病毒感染下形成不规则透明区(白色区域)。甲壳感染部位往往形成色素沉着,显微观察呈现以黑色为中心的暗红色放射性斑区。

病虾摄食量减少或不摄食,因而往往空胃,消化道内没有食物;在水面缓慢游动,随着病情加重数量会逐渐增加,池塘边有少量病虾死亡,捞取缓慢游动病虾离水后不久便死亡。

发病南美白对虾一般体长在6~9厘米居多,投苗放养后的30~60天期间易发病。发病虾池多数底质老化,水体氨氮及亚硝酸盐浓度过高,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下。

【发病特点】对虾桃拉综合征有患病急、病程短、死亡率高和耗氧量大的特点。一般早春放养的幼虾易发生急性感染,病虾病程极短,从发现到拒食的时间仅仅4~6天,而后转入大量死亡,通常在10天左右之后症状有所减缓,转入慢性死亡阶段,时有死虾发现。患病幼虾死亡率可达50%以上,最高达80%~90%,基本全军覆没;而成虾则易发生慢性感染,死亡率相对较低,在40%左右。患病虾池耗氧量大,易出现缺氧症状,这或许是池塘内部微环境平衡系统早已出现问题的原因,也可能是病毒爆发的诱因之一。2、白斑综合征

【病原】对虾白斑综合征病原是一种不形成包涵体、有囊膜的杆状双链DNA病毒——白斑综合征病毒(WSSV)。在病虾表皮、胃和鳃等组织的超薄切片中,电镜下可发现一种在核内大量分布的病毒粒子,该病毒粒子外被双层囊膜,纵切面多呈椭圆形,横切面为圆形;囊膜内可见杆状的核衣壳及其内致密的髓心。

目前,该病对对下养殖的危害排名第二位,感染WSSV的对虾死亡率超过50%。发病南美白对虾病虾小者体长4厘米,大者7~8厘米以上,投苗放养后的30~60天期间易发病。发病前期水体理化因子变化较大,水体的透明度较小,有机耗氧量较大。

【病症及病理变化】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对对虾的造血组织、结缔组织、前后肠的上皮、血细胞、鳃等系统进行感染破坏。急性感染引起对虾摄食量骤降,头胸甲与腹节甲壳易于被揭开而不黏着真皮(即所谓的头胸甲易剥离),并在甲壳上可见到明显的白斑,有些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病虾也显示出通体淡红色或红棕色(在南美白对虾的发病中尤为体现),这可能是由于表皮色素细胞扩散所致。

病虾一般停止摄食,行动迟钝,体弱,弹跳无力,漫游于水面或伏在池边、池底不动,很快死亡。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红或红棕色,部分虾体的体色不改变。

发病初期可在头胸甲上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,数量不是很多,需注意观察才能见到,在显微镜下可见规则的“荷叶状”或“弹着点”状斑点,可作为判断的初步依据。此时对虾依然摄食,肠胃充满食物,头胸甲不易剥离。

病情严重的虾体较软,白色斑点扩大甚至连成片状,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,有部分对虾伴有肌肉发白,肠胃也没有食物,用手挤压甚至能挤出黄色液体,头胸甲与皮下组织分离,很容易剥下。

病虾的肝胰脏肿大,颜色变淡且有糜烂现象,血凝固时间长,甚至不凝固。

【发病特点】对虾白斑综合征有患病急、感染快、死亡率高和易并发细菌病等特点。WSSV的毒力较强,从对虾出现症状到死亡只有3~5天的时间,甚至更短;此病感染率较高,7天左右可使池中70%以上的虾得病;监测显示,一般虾池患病对虾死亡率可达50%左右,最高达70%~80%,基本全军覆没。白斑病也常继发弧菌病,使病虾死亡更加迅速,死亡率也更高。

3、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

【病原】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(IHHNV)为细小病毒科,是一种单链DNA病毒。病毒感染外胚层组织,如鳃、表皮、前后肠上皮细胞、神经索和神经节,以及中胚层器官,如造血组织、触角腺、性腺、淋巴器官、结缔组织和横纹肌,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。

【症状】该病是南美白对虾常见的一种慢性病,患此病的病虾身体变形,尤其多出现于额角弯向一侧,第六体节及尾扇变形变小,故又称为矮小变形症。

患病对虾死亡率不高,但养不大,致使产生许多超小体型对虾。养殖对虾患此病后,损失比死亡还大,因为在未发现之前,一直要进行喂养,同时使用水电及人工等。

在实际养殖生产中,有不少的养殖场发生此病,基本以小型养殖农户为主,有的养殖场养殖100多天后,对虾仍然只有4~7厘米。一般在发病虾塘周围其他养殖池塘的对虾没有被感染,推断此病主要以垂直传播为主,只要对亲虾严格选择,该病可控性较强。养殖者万一购买到携带此病的虾苗,养殖30~50天后,若发现养殖虾仍然“长不大”,应立即送检确诊,确定病因后应当机立断及早处理。

4、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(HPV)

【病原】由一种直径只有22~24纳米的球状DNA病毒引起的,主要侵犯肝胰腺及中肠。

【症状】早期发病的对虾,可见肝胰腺及中肠变红,甚至变粗,以及肝胰腺肿大。后期在有细菌感染时肝胰腺糜烂,无合并感染时则肝胰脏萎缩硬化。患病对虾摄食量减少,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,虾体消瘦、体软。
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ihai.net.cn/news/879.html

相关标签:南美白对虾常见病毒病介绍

最近浏览:

相关产品:

相关新闻:

在线客服
分享 一键分享
欢迎给我们留言
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,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。
姓名
联系人
电话
座机/手机号码
邮箱
邮箱
地址
地址